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各国纷纷加强对其监管与立法。2024年10月,美国正式通过并生效了《人工智能主权法案》(AI Sovereignty Act),标志着美国在AI治理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该法案不仅对国内AI技术的研发、部署和使用设定了严格的合规要求,还首次将“大模型权重”的出口纳入国家安全监管范畴,违反规定的企业将面临高达全球年营收20%的巨额罚款。
《AI主权法案》的核心目标在于确保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主导地位,同时防止关键技术流向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国家或实体。法案中明确指出,具有战略价值的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尤其是参数量超过一定阈值的深度学习模型——其训练权重被视为“受控技术资产”,不得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出口或转让。
所谓“大模型权重”,指的是深度学习模型在训练完成后所生成的参数集合,这些参数决定了模型的推理能力和性能。在传统意义上,模型权重被视为企业的核心知识产权,但在国家安全视角下,它们也可能成为潜在的技术扩散风险。尤其是当这些模型被用于军事、情报、金融等领域时,其能力可能对国家利益产生深远影响。
法案规定,任何公司若未经授权,将战略级AI模型的完整权重或其等效形式提供给受限制国家或实体,将面临最高达其全球年营收20%的罚款。这一处罚力度远超以往的出口管制法规,也反映出美国政府对AI核心技术管控的高度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法案并未对“战略级AI模型”进行一刀切的定义,而是设立了由商务部、国防部和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联合组成的“AI技术评估委员会”,根据模型的参数规模、训练数据来源、应用场景等因素进行动态评估。初步标准设定为参数量超过100亿的模型将自动纳入监管范围,但委员会有权根据技术发展调整这一门槛。
此外,《AI主权法案》还对企业提出了更严格的合规义务。所有涉及战略级AI模型的企业必须在模型训练完成后30日内向政府提交技术报告,包括但不限于模型架构、训练数据集、权重存储方式等信息。同时,企业还需建立内部合规机制,确保在模型部署、服务提供、开源发布等环节不会造成技术泄露。
对于科技企业而言,这项法案无疑带来了巨大的合规压力。尤其是那些在全球范围内运营、提供AI服务的科技公司,如谷歌、微软、英伟达、Meta等,将不得不重新评估其产品策略和数据管理流程。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调整其AI服务架构,例如采用“模型即服务”(MaaS)模式,将模型权重保留在本地服务器中,仅对外提供推理接口,以规避出口限制。
与此同时,该法案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一方面,支持者认为这是保护国家安全、防止AI技术被恶意利用的必要举措;另一方面,批评者则担忧这将阻碍全球AI合作,加剧技术壁垒,甚至影响开源社区的发展。有专家指出,过度的监管可能削弱美国科技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迫使部分企业将研发重心转移至监管更为宽松的地区。
在国际层面,中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也在密切关注美国的这一立法动向。有分析认为,随着AI技术的不断演进,围绕AI核心技术的“技术主权”之争将日益激烈。各国或将效仿美国,出台类似的出口管制措施,从而推动全球AI治理进入一个更加复杂和多极化的阶段。
总体来看,《AI主权法案》的生效标志着美国在AI治理上的重大转向,从以往的鼓励创新为主,逐步向“技术保护+战略控制”并重的方向过渡。这一立法不仅对美国本土科技企业产生深远影响,也将重塑全球AI产业格局。未来,如何在保障国家安全与促进技术开放之间找到平衡,将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公司:赋能智赢信息资讯传媒(深圳)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5
Q Q:3874092623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