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全球科技与产业格局。作为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高等教育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本月,广西大学、桂林旅游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4所高校相继揭牌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标志着广西在人工智能教育与科研领域迈出了坚实步伐,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此次四所高校集中揭牌人工智能学院,不仅体现了广西对人工智能产业的高度重视,也反映出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责任担当。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对高素质AI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AI人才的重任。
广西大学作为区内综合实力最强的高校之一,其新成立的人工智能学院将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优势学科,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多学科交叉平台。学院将重点开展智能感知、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方向的研究,并与地方企业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助力广西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桂林旅游学院则结合自身特色,在人工智能学院建设中突出“AI+旅游”融合发展方向。学院计划在智慧旅游、文旅大数据分析、智能推荐系统等领域展开深入研究,培养既懂人工智能技术又熟悉旅游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此举不仅契合桂林作为国际旅游名城的发展定位,也为高校差异化发展探索出新路径。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长期在电子信息类学科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其人工智能学院的成立将进一步强化该校在智能系统、嵌入式AI、工业自动化等方向的研究实力。学校表示,未来将加强与区内重点产业的对接,推动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AI创新高地。
广西民族大学则从多语种、跨文化视角出发,探索人工智能在民族语言处理、跨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应用。学院将依托学校在民族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研究基础,推动人工智能与人文社科的深度融合,拓展AI技术在社会服务、文化传播等方面的潜力。
此次四所高校人工智能学院的集中揭牌,不仅是广西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体现了地方政府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布局。根据广西“十四五”规划,人工智能被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高校的积极参与将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在政策支持方面,广西近年来持续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力度。自治区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文件,明确支持高校建设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引进高端人才、搭建科研平台。同时,鼓励高校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实训基地,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此次四所高校人工智能学院的成立,正是这一政策导向下的重要成果。
此外,人工智能学院的建立也将促进广西高校与国内外高水平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未来,这些学院有望在智能芯片、AI伦理、自动驾驶、医疗影像识别等前沿领域开展国际合作,提升广西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影响力。
尽管人工智能发展势头强劲,但人才培养仍是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尤其在高端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方面供需矛盾突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亟需构建科学合理的AI人才培养体系,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等多个层次,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从课程设置来看,人工智能学院将开设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机器人学、数据挖掘等在内的核心课程,同时结合各校特色设置交叉学科课程,如AI与旅游管理、AI与民族语言、AI与智能制造等,增强学生的行业适应能力。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各高校正积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组建由教授、研究员、企业专家组成的多元化教学科研团队,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AI师资队伍。同时,通过与企业联合设立研发中心、开展项目合作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
总体来看,广西大学、桂林旅游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4所高校人工智能学院的揭牌成立,是广西高等教育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举措。未来,这些学院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广西乃至西南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广泛领域的落地应用。
公司:赋能智赢信息资讯传媒(深圳)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5
Q Q:3874092623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