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逐步推进,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经济形态,正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低空经济涵盖了通用航空、无人机产业、低空旅游、航空物流、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具有产业链长、带动效应强、发展潜力大的特点。为了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从空域管理、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支持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引导和支持。
在国家层面,政策导向日趋明确。2021年《“十四五”民航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优化低空空域管理,推动通用航空发展。2022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动通用航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细化了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通用航空体系。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加快低空经济发展,推动空域管理体制改革,释放低空资源潜力。此外,国家空管委也在积极推动空域分类管理改革试点,探索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低空空域运行机制。
地方层面,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结合自身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纷纷出台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例如,湖南省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出台《湖南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推动低空空域“分类管理、动态释放”,并设立省级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基金,支持通用航空、无人机等产业发展。四川省发布《关于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构建“一核两带三区”空间布局,重点发展通用航空制造、运营服务和低空旅游等业态。广东省则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推动无人机产业发展,出台《广东省无人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支持无人机在物流、农业、安防等领域的应用。
在基础设施方面,国家和地方均加大了对通用机场、起降点及配套设施的投资力度。国家发改委在《“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完善通用航空基础设施网络,支持建设一批通用机场和临时起降点。各地政府也积极布局,如湖北省提出到2025年建成50个以上通用机场,实现“县县通”通用航空服务;浙江省则推动“天空驿站”建设,打造低空飞行服务保障网络。
财政和金融支持也是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国家层面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参与低空经济相关产业。地方财政则通过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提供贷款贴息、给予用地支持等措施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例如,江西省设立低空经济专项基金,支持通航制造、飞行培训、低空运营等关键环节;安徽省出台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通航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和融资支持。
人才和技术支撑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国家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通用航空、无人机等相关学科建设,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多地政府与高校、企业合作,建立低空经济人才培养基地和技术研发中心。例如,北京市依托航空航天类高校资源,打造低空经济创新高地;重庆市建立低空经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尽管低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仍面临空域管理机制不完善、基础设施滞后、产业链协同不足等挑战。未来,需进一步深化空域管理体制改革,优化低空飞行审批流程,提升空域使用效率。同时,应加强政策协同,推动形成国家与地方联动、政策与市场互动的发展格局。此外,还需加快标准体系建设,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低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总体来看,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持续发力,为低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随着空域资源的逐步释放和产业生态的不断完善,低空经济有望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强政策引导,完善配套措施,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低空经济实现从“起飞”到“腾飞”的跨越。
公司:赋能智赢信息资讯传媒(深圳)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5
Q Q:3874092623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