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7日,由香港大学主办的《加密金融论坛 2025 - 港大专场》在香港大学李兆基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学术界、金融界、科技界以及监管机构的多位重量级嘉宾,围绕加密资产、区块链技术、监管框架及未来金融生态等热点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论坛伊始,香港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院长张伟教授发表了欢迎致辞。他指出,随着加密金融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其对传统金融体系、货币政策、跨境支付以及资产配置方式都带来了深远影响。作为亚洲领先的高等教育机构,港大有责任也有能力在这一新兴领域发挥引领作用,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主题演讲环节,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区块链专家李明博士分享了他对下一代区块链技术发展的看法。他认为,随着零知识证明(ZKP)、分片技术以及跨链协议的不断成熟,区块链的可扩展性、隐私性和互操作性正在逐步实现突破。他特别指出,2025年将成为“区块链基础设施落地的关键年”,公共链与联盟链的界限将更加模糊,混合型架构将成为主流。
随后,来自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部的高级顾问陈立教授从监管视角出发,分析了加密资产监管的全球趋势与中国路径。他强调,中国在加密金融监管方面采取了“审慎包容、分类施策”的策略,既鼓励技术创新,又坚决防范金融风险。他透露,2025年下半年,中国将试点“数字资产沙盒监管机制”,为合规的加密金融项目提供有限度的监管宽松环境。
在圆桌讨论环节,来自蚂蚁链、火币研究院、渣打银行创新实验室以及港大计算机科学系的多位专家围绕“加密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融合”展开深入对话。蚂蚁链首席战略官林涛指出,区块链技术正在重塑金融基础设施,特别是在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和数字身份认证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他以蚂蚁链与东南亚多家银行合作的跨境支付项目为例,说明加密金融如何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并增强透明度。
火币研究院院长朱翔则从市场角度分析了当前加密资产的投资趋势。他指出,2025年全球主流机构投资者对加密资产的配置比例显著上升,尤其是比特币ETF和以太坊质押收益产品的推出,标志着加密金融正逐步走向成熟。他预测,未来几年,加密资产将更广泛地纳入传统资产配置模型,成为多元化投资组合的一部分。
来自渣打银行创新实验室的负责人李晓明则强调了“合规稳定币”在金融系统中的战略意义。他指出,稳定币作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金融的桥梁,其合规性、稳定性与可扩展性至关重要。他呼吁建立全球统一的稳定币监管标准,以避免监管套利和系统性风险。
在论坛的最后环节,港大计算机科学系的王晨教授介绍了港大在区块链与加密金融领域的研究进展。他表示,港大已设立“区块链与数字经济研究中心”,致力于推动跨学科研究,涵盖密码学、经济学、法律与政策等多个方向。他还透露,港大将于2026年启动首个“加密金融硕士项目”,为行业培养专业人才。
本次《加密金融论坛 2025 - 港大专场》不仅为学术界与产业界搭建了高质量的交流平台,也展示了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在加密金融领域的前瞻性布局与战略定位。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在技术进步、监管完善与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加密金融将在未来几年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将对全球金融体系带来深远变革。
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标志着港大在加密金融研究与实践领域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也为全球加密金融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公司:赋能智赢信息资讯传媒(深圳)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5
Q Q:3874092623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