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加速,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传统公钥密码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量子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当前广泛使用的RSA、ECC等公钥密码算法在未来可能被量子计算机轻易破解。为此,国际密码学界提出了“后量子密码”(Post-Quantum Cryptography,简称PQC)的概念,旨在设计和部署能够抵御量子计算攻击的新型密码算法。在这一背景下,赋能科技在开源鸿蒙系统(OpenHarmony)中开展量子安全通信模块的研发,重点集成后量子密码算法,成为推动国产操作系统安全升级的重要举措。
后量子密码算法主要基于数学难题,如格(Lattice)、编码(Code)、多变量多项式(Multivariate Polynomials)、哈希签名(Hash-based Signatures)等,这些难题在经典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上均难以高效求解。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自2016年起启动PQC标准化进程,目前已进入最终阶段,选定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算法,包括CRYSTALS-Kyber(用于密钥封装)、CRYSTALS-Dilithium(用于数字签名)等。这些算法为未来构建量子安全通信体系提供了坚实基础。
赋能科技在开源鸿蒙生态中集成PQC算法,主要聚焦于通信安全模块的升级。OpenHarmony作为面向万物互联时代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其应用场景涵盖智能终端、物联网设备、边缘计算节点等,对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要求极高。通过将PQC算法嵌入系统的安全通信协议栈,可以在不显著影响性能的前提下,实现对量子计算攻击的防御能力。
在具体实现层面,赋能科技的技术团队对多种PQC算法进行了适配性测试与性能评估。测试环境包括不同架构的硬件平台(如ARM、RISC-V)以及多种通信协议栈(如TLS、DTLS)。测试结果显示,基于格的PQC算法在密钥生成、加密解密、签名验证等环节表现稳定,且在现代处理器上已具备实用化部署条件。尽管PQC算法相较传统算法在密钥长度和计算开销方面有所增加,但通过优化实现方式、采用硬件加速指令集等手段,已能将性能损耗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在算法集成方面,赋能科技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思路,将PQC算法封装为独立的安全组件,便于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灵活调用。例如,在设备间通信中,系统可根据通信双方的能力协商选择使用传统算法或PQC算法;在关键数据传输场景中,可优先启用PQC算法以确保长期安全性。此外,为了实现向后兼容与平滑过渡,系统还支持混合模式运行,即同时启用传统密码算法与PQC算法,形成“双层防护”机制,有效应对未来密码体系演进带来的不确定性。
开源鸿蒙系统作为国产操作系统的重要代表,其安全性不仅关乎用户体验,更关系到国家信息安全战略。赋能科技在该系统中集成后量子密码算法,不仅是对国际密码学前沿技术的积极跟进,更是构建自主可控信息安全体系的重要一步。未来,赋能科技将继续深化与学术界、产业界的合作,推动PQC算法在更多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上的落地应用。
此外,随着PQC标准的逐步完善和国际认可度的提升,赋能科技也将积极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工作。通过开放源代码、提供开发者文档、举办技术交流活动等方式,助力构建一个开放、协同、安全的后量子密码生态系统。
综上所述,量子安全通信模块的研发与部署,标志着开源鸿蒙系统在安全架构上的重大升级。后量子密码算法的集成不仅提升了系统面对未来量子威胁的能力,也为国产操作系统在高安全需求场景下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赋能科技将持续投入资源,推动量子安全技术与操作系统深度融合,为构建安全、可信的数字世界贡献力量。
公司:赋能智赢信息资讯传媒(深圳)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5
Q Q:3874092623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