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科技政策研究】2025年1月发布的《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的政策精要解读
2025-09-04

2025年1月,国家相关部门正式发布了《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标志着我国在公共数据资源管理方面迈出了系统化、规范化的关键一步。该《办法》的出台,旨在建立健全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制度,提升数据资源的管理效率与使用价值,为数字政府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供坚实支撑。本文将围绕《办法》的核心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办法》明确了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的基本原则。登记工作坚持“依法依规、统一标准、分级分类、动态更新”的原则,确保登记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权威性。这一原则体系的建立,为全国范围内的数据资源登记提供了统一的制度框架,有助于打破地区和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

其次,《办法》对公共数据资源的定义进行了清晰界定。所谓公共数据资源,是指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依法承担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采集、管理的数据资源。这一定义涵盖了政府数据的广泛范畴,既包括基础信息资源,如人口、法人、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数据,也包括各行业领域的专业数据资源,体现了“应登尽登”的管理理念。

在登记内容方面,《办法》规定,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应当包括数据资源的基本信息、权属信息、管理信息、使用信息和安全信息等五大类内容。其中,权属信息的登记尤为关键,它有助于明确数据资源的归属关系,厘清数据管理责任,为后续的数据共享、开放和交易奠定基础。此外,安全信息的登记也体现了国家对数据安全治理的高度重视,有助于构建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体系。

为了保障登记工作的顺利推进,《办法》还建立了分级分类的登记机制。根据数据资源的重要程度、敏感程度和使用范围,将公共数据资源分为基础类、重要类和一般类,并分别适用不同的登记流程和管理要求。这种分类管理方式,既保证了重点数据资源的规范管理,又提升了整体登记工作的灵活性和效率。

在登记程序方面,《办法》规定了“申报—审核—登记—公示—更新”五个基本环节。相关单位需按照统一标准提交登记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予以登记,并在指定平台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登记信息应根据数据资源的变化情况定期更新,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时效性。这一流程设计既体现了公开透明的原则,又强化了数据管理的动态性和持续性。

《办法》还特别强调了登记结果的应用价值。登记信息将成为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交易的重要依据,也将作为政府监管、审计和评估的基础数据来源。通过登记制度的建立,政府能够更全面地掌握数据资源底数,提升数据治理能力,推动数据要素的高效流通和价值释放。

与此同时,《办法》在法律责任方面也作出明确规定。对于未按规定履行登记义务、提供虚假登记信息或擅自篡改登记数据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这一规定强化了登记制度的刚性约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数据管理秩序。

总体来看,《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的发布,是我国数据治理体系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它不仅为公共数据资源的系统化管理提供了制度支撑,也为数据要素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未来,随着登记制度的逐步落地和不断完善,我国将有望在数据确权、数据流通、数据安全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推动数字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15201532315 CONTACT US

公司:赋能智赢信息资讯传媒(深圳)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5

Q Q:3874092623

Copyright © 2022-2025

粤ICP备2025361078号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3545454545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