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标志着我国在数据资产管理领域的政策布局迈出了关键一步。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资产管理正日益成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本文将从政策背景、核心内容、实施意义及未来展望四个方面对《通知》进行深入解读。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先后出台《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为数据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和高效利用奠定了制度基础。然而,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数据资产的管理仍存在权属不清、标准不一、使用效率低、安全风险大等问题。因此,《通知》的出台,正是回应这一现实需求,旨在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手段,推动数据资产的科学管理和高效配置。
《通知》围绕数据资产的界定、管理职责、资产入账、价值评估、使用安全等方面,提出了系统性的制度安排,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在数据资产管理中的主体责任和财政部门的监管职责。
首先,明确了数据资产的定义和范围。《通知》指出,行政事业单位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或控制的、具有使用价值和可计量的数据资源,应当确认为数据资产。这一定义为后续的资产登记、核算与管理提供了基础依据。
其次,建立了数据资产管理的组织体系。《通知》强调,各单位应设立专门的数据资产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统筹协调数据资产的采集、存储、加工、使用和共享,强化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
再次,提出了数据资产入账与价值评估的初步路径。要求各单位将符合条件的数据资产纳入单位会计核算体系,并探索建立科学的数据资产评估方法。这为数据资产的市场化流通和价值实现提供了制度接口。
此外,《通知》还强调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要求在数据资产的使用过程中,严格落实数据分类分级管理,确保数据使用的合规性与安全性。
《通知》的出台,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
从治理层面看,数据资产管理的规范化有助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治理效能。通过统一标准和流程,实现数据资源的有序整合与高效利用,有助于打破“信息孤岛”,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从经济层面看,《通知》为数据要素进入市场提供了制度通道。数据资产的入账与评估机制,将推动数据资源向资本转化,为未来数据交易、数据融资等市场行为奠定基础,进而激发数据要素的市场活力。
从安全层面看,《通知》通过明确数据使用边界和安全责任,有助于防范数据泄露、滥用等风险,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为数据要素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通知》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数据资产管理政策体系上的重要突破,但政策落地仍需进一步细化与配套。
首先,应加快制定数据资产管理的技术标准与操作指南,明确数据资产的分类、确权、估值、登记等关键环节,提升政策的可执行性。
其次,应加强跨部门协同机制建设,推动财政、审计、统计、网信等多部门在数据资产管理中的协作,形成政策合力。
再次,应鼓励地方和单位开展试点探索,积累实践经验,为全国推广提供样本和参考。
最后,应加强数据资产管理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撑,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推动数据资产管理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总之,《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的通知》不仅是一份规范性文件,更是一项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制度创新。它为我国数据资产的规范化管理、价值释放和安全保障提供了制度框架,也为数字政府建设和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实践的深入推进,数据资产管理将成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公司:赋能智赢信息资讯传媒(深圳)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5
Q Q:3874092623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