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科技精华研究】中国香港、美国与欧盟稳定币法案的解析和比对
2025-09-05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稳定币作为一种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资产的重要桥梁,正日益受到全球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中国香港、美国与欧盟作为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参与者,近期均在稳定币立法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这些法案不仅反映了各地对稳定币风险与机遇的判断,也体现了不同监管理念的碰撞与融合。

中国香港:审慎监管与创新并重

中国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近年来在虚拟资产监管方面表现出积极而稳健的态度。2023年,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发布《稳定币监管安排咨询总结》,标志着稳定币监管框架的初步建立。该监管框架将稳定币分为“零售可赎回稳定币”和“非零售可赎回稳定币”两类,并对前者实施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

香港的稳定币监管强调资本充足、流动性管理及透明度要求,旨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香港监管机构也鼓励合规创新,为稳定币发行机构提供明确的合规路径。这一做法既保障了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也为金融科技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美国:联邦与州监管并行,立法进程加速

美国对稳定币的监管长期以来呈现“联邦与州并行”的格局,缺乏统一的联邦立法。然而,2023年以来,美国国会多次提出稳定币相关法案,如《稳定币透明度与责任法案》(STABLE Act)与《数字资产反洗钱法案》(Digital Asset Anti-Money Laundering Act),显示出联邦政府加强监管的意图。

美国的稳定币监管核心在于确保储备资产的透明与安全。立法建议要求稳定币发行商持有100%的准备金,并接受定期审计。此外,发行机构需具备银行牌照,接受美联储等监管机构的监督。这种“银行化”监管模式意在防止“影子银行”风险的积累。

与此同时,各州如纽约、加利福尼亚等也在推动本地稳定币监管政策,形成多层次监管格局。虽然这种分散监管有利于地方创新,但也可能造成监管套利与合规成本上升的问题。

欧盟:统一立法,全球领先

欧盟在稳定币监管方面走在世界前列。2023年6月,欧洲议会正式通过《加密资产市场条例》(MiCA),其中包括对稳定币的专门规定,成为全球首个对稳定币进行系统性立法的地区。

MiCA将稳定币分为“资产参照代币”(ART)与“电子货币代币”(EMT)两类。对于可能对金融稳定构成威胁的“重要资产参照代币”(significant ART),MiCA设定了严格的监管要求,包括资本充足、风险管理和透明度义务等。此外,MiCA还要求稳定币发行机构设立在欧盟境内,并接受欧洲银行管理局(EBA)的直接监管。

欧盟的监管模式强调“统一市场”与“审慎监管”的结合,既保障了投资者权益,也促进了数字金融的跨境发展。MiCA的出台为全球稳定币监管树立了标杆,其影响力正逐步扩展至全球。

三地监管比较与启示

从监管目标来看,中国香港、美国与欧盟均以防范金融风险为核心,但在具体实施路径上各有侧重。中国香港注重监管与创新的平衡,美国则体现出对金融安全的高度警惕,而欧盟则通过统一立法推动市场整合与规则输出。

在监管对象方面,三地均将稳定币发行机构作为重点监管对象,但在准入门槛与监管强度上存在差异。美国倾向于将稳定币发行机构纳入银行体系,强化监管约束;欧盟则通过分类监管实现差异化管理;中国香港则采取“风险导向”的监管策略,依据稳定币用途与影响范围设定不同监管标准。

在监管机制方面,欧盟通过MiCA建立了统一的监管框架,提升了监管效率与法律确定性;美国则因联邦与州的双重监管体系而面临协调难题;中国香港则依托金融管理局的主导作用,逐步构建适应本地市场的监管机制。

总体来看,三地稳定币监管的发展趋势体现出“趋严”与“趋同”的特点。随着全球金融体系的互联互通不断加深,稳定币监管的国际合作也将成为未来的重要议题。如何在保障金融稳定的同时促进技术创新,将是各国监管机构面临的共同挑战。

15201532315 CONTACT US

公司:赋能智赢信息资讯传媒(深圳)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5

Q Q:3874092623

Copyright © 2022-2025

粤ICP备2025361078号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3545454545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