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两会正在召开,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委员们齐聚一堂,共商国是。其中,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话题备受关注。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工业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正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
新型工业化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而言的。传统工业化往往侧重于大规模的生产制造,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在资源利用效率、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而新型工业化强调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更加注重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它对于我国有着深远的意义。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能够提升工业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从社会层面来说,有助于创造更多高技能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从全球视野出发,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履行大国责任的关键举措。
近年来,工业大模型迅速崛起。这些大模型基于海量的工业数据进行训练,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流程到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数据。例如,在汽车制造领域,工业大模型可以学习不同车型的设计参数、生产线上的操作规范以及零部件的质量检测标准等大量信息。
它们具备强大的泛化能力。当应用于新的工业场景时,即使没有完全相同的历史数据,也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体系做出合理的预测和决策。这使得工业大模型可以在众多工业企业中推广使用,无论是大型跨国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都能从中受益。比如,中小企业可能缺乏足够的研发资金和技术人才来构建复杂的工业控制系统,但借助工业大模型,可以快速搭建起智能化的生产管理系统,提高生产效率。
工业大模型通过对生产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分析,能够提前预警设备故障,减少停机时间。同时,它可以根据订单需求、库存情况等因素优化生产计划排程,合理分配生产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以钢铁行业为例,工业大模型可以精确计算出每一批次钢材的最优加热温度、轧制速度等工艺参数,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并降低能耗。
在传统工业向智能制造转型的过程中,工业大模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挖掘隐藏在海量工业数据背后的规律,为企业提供创新的产品设计思路、营销策略等。例如,家电企业通过工业大模型分析用户使用习惯数据,开发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智能家电产品,推动整个家电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工业大模型打破了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等可以通过共享工业大模型提供的数据和服务,更好地协调生产、物流等环节。如汽车供应链中的零部件供应商,可以根据整车制造商的生产计划及时调整自身的供货安排,确保整个产业链的高效运转。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对工业大模型的研发投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如针对特定工业场景的大模型算法优化、数据安全保护技术研究等。同时,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工业数据是工业大模型的基础,要建立健全工业数据治理体系。明确数据所有权、使用权等相关权益,规范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和使用的各个环节。加强数据质量管控,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为工业大模型的训练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既懂工业又懂人工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稀缺。高校和职业院校应加快相关学科专业的建设,开设工业大模型相关的课程,如工业数据分析、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等。企业内部也要积极开展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工业大模型的认知水平和应用能力。
总之,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工业大模型的巨大潜力和价值。通过各方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创新,让工业大模型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新型工业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公司:赋能智赢信息资讯传媒(深圳)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5
Q Q:3874092623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