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行业信息_我国关于数据合规性的主要法律法规有哪些?
2025-04-09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已经成为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资源。然而,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和传输也带来了隐私保护、信息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规范数据处理活动,保障公民权益,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与数据合规性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下是主要的法律法规及其核心内容: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生效时间:2017年6月1日
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的基础性法律,旨在维护网络安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其主要内容包括:

  • 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网络运营者需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的用户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毁损或丢失。
  • 个人信息保护:明确规定了个人信息的定义及收集、使用的规则,要求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并征得用户同意。
  • 跨境数据传输限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在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存储在国内;如需出境,必须通过安全评估。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

生效时间:2021年9月1日
该法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数据安全领域的法律,确立了国家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框架。其核心要点如下:

  • 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根据数据的重要性以及一旦遭到篡改、破坏或非法利用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 数据安全审查机制:对于涉及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重要民生等领域的重要数据,实施严格的安全审查。
  • 数据出境管理:规定了数据出境的条件和程序,明确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将敏感数据转移至境外。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生效时间:2021年11月1日
作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专门立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进一步细化了个人信息处理的原则和规则。其主要内容包括:

  • 个人信息处理原则:明确了“知情—同意”为核心原则,强调透明度、最小化处理、目的限制等要求。
  • 敏感个人信息的特别保护:对生物识别信息、宗教信仰、特定身份等敏感信息提出更高标准的保护措施。
  • 跨境传输规则:个人信息处理者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时,需满足法定条件,例如通过国家网信部门组织的安全评估或签订标准合同条款。

四、《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

生效时间:2021年9月1日
此条例专注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CII)的安全保护,明确了相关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

  • 范围界定:涵盖公共通信、能源、交通、金融、医疗等行业的核心系统和服务。
  • 安全保障义务:运营者需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并制定应急预案。
  • 数据本地化要求:CII运营者应将境内运营过程中收集和产生的数据存储在国内,确需出境的,须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估。

五、《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虽然尚未正式颁布,但该条例草案已于2021年底公开征求意见,未来可能成为重要的数据合规依据。其亮点包括:

  • 细化数据分级分类管理: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别数据的具体保护要求。
  •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要求大型互联网平台设立数据安全负责人岗位,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 加强执法监督:赋予监管部门更大的权限,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六、地方性法规及行业规范

除了上述国家级法律法规外,我国部分地区还出台了针对性的地方性法规,例如《上海市数据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等。此外,各行业主管部门也发布了相关规范文件,如银保监会发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工信部发布的《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等。


总结

我国关于数据合规性的法律法规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形成了以《网络安全法》为基础,《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为核心的多层次监管框架。这些法律不仅为数据处理活动提供了明确的规则指引,也为公民权益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了解并遵守这些法律法规是实现数据合规的关键所在。

15201532315 CONTACT US

公司:赋能智赢信息资讯传媒(深圳)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5

Q Q:3874092623

Copyright © 2022-2025

粤ICP备2025361078号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3545454545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