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产品_查询缓存:Doris与StarRocks的命中率对比
2025-03-07

在数据产品领域,查询缓存是提升查询性能、降低系统负载的关键技术之一。Doris和StarRocks作为两款流行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在查询缓存机制上各有特色。本文将从命中率的角度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

Doris查询缓存机制

Doris是一款MPP架构的现代化列式存储数据库,支持实时分析等场景。它采用了多级缓存体系来提高查询效率。

  • 结果缓存:对于完全相同的SQL查询语句(包括表结构、查询条件等),如果之前已经执行过并且没有发生可能导致结果变化的操作(如插入、删除、更新等),则直接返回缓存的结果。这极大减少了重复计算的成本。

  • 片段结果缓存:当一个复杂的查询被拆分成多个子任务(片段)时,如果某个片段之前已经被计算过并且满足一定条件(例如数据未发生变化),那么可以直接使用缓存中的片段结果,而无需重新计算整个片段。

  • 元数据缓存:用于缓存表结构信息、分区信息等静态元数据,减少每次查询时获取这些信息所需的时间开销。

StarRocks查询缓存机制

StarRocks同样具备强大的查询能力,并且其缓存机制也十分完善。

  • 查询计划缓存:类似于编译语言中的函数调用优化,StarRocks会对查询语句进行解析并生成执行计划。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查询,如果之前已经构建好了最优执行路径,则可以直接复用该计划,从而加快查询准备阶段的速度。

  • 中间结果缓存: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某些操作(如排序、聚合)可能会产生临时的中间结果。StarRocks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将这些中间结果缓存起来,以便后续步骤能够快速访问它们。

  • 块级缓存:基于数据分片的概念,将数据按照一定规则划分为若干个“块”。当读取特定范围的数据时,可以先检查是否有对应的块存在于缓存中;如果有,则直接从缓存读取,否则才去磁盘读取并将结果放入缓存供下次使用。

命中率影响因素

无论是Doris还是StarRocks,在实际应用中查询缓存的命中率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数据更新频率

频繁的数据变更会导致缓存失效,进而降低命中率。例如,在高并发写入场景下,即使有良好的缓存策略,也可能因为数据不断变化而导致大量缓存无效。

查询模式

不同的业务场景往往伴随着各异的查询模式。对于那些具有高度重复性的查询(如报表生成),缓存命中率通常较高;而对于随机性较强的即席查询,则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命中效果。

缓存容量与淘汰策略

有限的内存资源决定了不可能无限制地保存所有历史查询结果。因此,合理设置缓存容量以及制定科学有效的淘汰算法(如LRU、LFU等)对于维持较高的命中率至关重要。

实际测试与分析

为了更直观地比较Doris与StarRocks在查询缓存命中率方面的表现,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

测试环境搭建

  • 硬件配置:选用相同规格的服务器集群,确保两者的硬件基础一致。
  • 数据准备:创建包含数亿条记录的大规模数据集,涵盖不同类型(数值型、字符串型等)字段,并建立适当的索引以模拟真实应用场景。
  • 查询脚本编写:根据常见的OLAP(联机分析处理)需求,编写一系列查询语句,涉及单表查询、多表关联查询、复杂聚合查询等多种类型。

测试过程

首先,在没有开启任何缓存的情况下分别运行上述查询脚本,记录初始查询时间作为基准值。然后依次开启Doris和StarRocks各自的查询缓存功能,并重复执行相同的查询操作,观察随着查询次数增加,平均响应时间和缓存命中率的变化趋势。

结果分析

通过多次迭代测试发现:

  • 在简单查询场景下,由于Doris的结果缓存机制能够很好地捕捉到重复查询请求,因此其命中率相对较高,特别是在面对大量相同查询时优势明显。
  • 对于复杂查询而言,StarRocks凭借其更为精细的中间结果缓存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查询计划构建耗时较长的问题,使得整体命中率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
  • 当涉及到跨表关联查询时,两者的表现趋于接近,但StarRocks由于其优秀的块级缓存设计,在处理分布式事务方面略胜一筹,能够在保证数据一致性的同时获得不错的命中率。

综上所述,虽然Doris和StarRocks都提供了有效的查询缓存机制来提升性能,但在不同类型的查询场景中各自有所侧重。具体选择哪一款产品还需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及需求综合考量。

15201532315 CONTACT US

公司:赋能智赢信息资讯传媒(深圳)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5

Q Q:3874092623

Copyright © 2022-2025

粤ICP备2025361078号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3545454545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