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讯_央视《新闻联播》聚焦齐鲁工大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2025-05-17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迅猛发展,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近日,央视《新闻联播》将镜头对准了齐鲁工业大学(以下简称“齐鲁工大”),聚焦该校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创新实践与突出贡献。这一报道不仅彰显了齐鲁工大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也反映了我国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巨大潜力。

算力时代的新引擎

算力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正成为衡量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齐鲁工大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依托自身学科优势和技术积累,打造了一套高效、绿色、智能的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学校通过整合计算机科学、信息工程、能源管理等多个学科资源,成功构建了覆盖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多层次算力平台。这些平台不仅服务于校内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活动,还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 算力基础设施的意义:它是数字时代的“高速公路”,连接着海量数据与应用场景。
  • 齐鲁工大的定位:作为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齐鲁工大致力于打造高水平算力生态。

创新驱动下的绿色发展

在《新闻联播》的报道中,齐鲁工大算力中心被描述为一个集技术创新与绿色环保于一体的典范项目。该校通过引入先进的液冷技术和智能化能耗管理系统,显著降低了数据中心的运行成本和碳排放量。相比传统风冷方案,液冷技术能够更高效地散热,同时减少电力消耗约30%。此外,齐鲁工大还积极探索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例如利用太阳能供电系统为部分算力设备提供清洁能源。

这种以绿色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不仅符合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也为其他高校和企业在算力建设领域树立了标杆。正如报道中提到的一位专家所言:“齐鲁工大的探索表明,算力并不意味着高耗能,而是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校企合作共筑算力未来

除了自身的技术突破,齐鲁工大还注重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学校联合华为、阿里云等知名企业共同开发定制化算力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智能制造领域,齐鲁工大与某汽车制造厂商合作,利用高性能计算优化生产线调度算法,使整体生产效率提高了25%以上。

与此同时,齐鲁工大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面向中小企业推出普惠型算力服务计划。通过降低技术门槛和使用成本,帮助更多企业融入数字化浪潮。这种开放共享的合作理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 校企合作亮点
    • 技术赋能产业升级
    • 普惠算力惠及中小企业
    •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展望未来:算力引领新征程

当前,全球范围内围绕算力的竞争日益激烈,而中国凭借庞大的市场基础和技术积累,正在逐步占据领先地位。作为国内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先行者之一,齐鲁工大无疑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该校将继续深化技术研发,拓展应用场景,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努力在全球算力格局中发出更强音。

可以预见,随着算力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齐鲁工大将进一步释放其在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领域的潜能,为建设数字中国贡献力量。正如《新闻联播》所评价的那样:“齐鲁工大的实践证明,算力不仅是技术,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15201532315 CONTACT US

公司:赋能智赢信息资讯传媒(深圳)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5

Q Q:3874092623

Copyright © 2022-2025

粤ICP备2025361078号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3545454545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