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数据资产的价值日益凸显,围绕数据权属、使用、交易等问题引发的争议也层出不穷。如何有效解决这些争议,并在仲裁或诉讼中确保关键证据的完整性与可采性,成为企业及法律从业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数据资产不同于传统实物资产,其具有无形性、易复制性、可分割性和高流动性等特征。这使得在发生争议时,证据的固定、保存和呈现面临较大挑战。例如,数据归属不明、访问日志被篡改、数据泄露路径难以追踪等问题都可能影响案件的走向。
因此,在处理数据资产相关争议时,除了依赖传统的法律手段外,还需结合技术手段对电子数据进行有效固定和验证,以增强证据的可信度。
无论是仲裁还是诉讼程序,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关联性始终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对于数据类证据而言,法院和仲裁机构普遍要求具备以下特点:
在此基础上,当事人需提前规划证据收集路径,避免因证据瑕疵导致不利后果。
通过权威时间戳服务机构对电子数据进行哈希值计算并加盖时间戳,可以有效证明某一时刻数据的存在状态及其未被篡改的事实。该方式成本低、效率高,适用于网页截图、系统日志、数据库快照等静态数据的固定。
区块链以其去中心化、防篡改、可追溯的特性,正逐渐成为电子证据固定的重要工具。将关键数据上传至联盟链或公链,并生成唯一标识,可在后续争议中作为有力佐证。目前已有多个司法机关认可区块链存证的效力。
借助公证处、电子数据保全中心等专业机构进行证据保全,是较为稳妥的方式。此类机构通常具备法定资质,出具的保全证书在法庭上具有较高证明力。尤其适用于涉及多方主体、跨地域的数据争议。
对于重要系统操作、数据提取过程,可通过公证员现场监督或远程视频方式进行公证。此方式虽成本较高,但程序严谨,易于获得法院采信。
在实际操作中,为提升证据的可接受性,建议采取以下策略:
随着数据资产在商业活动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围绕其产生的法律争议也将持续增加。在这一背景下,掌握科学有效的证据固定技巧,不仅有助于企业在纠纷中占据主动,更能在事前起到风险防控的作用。未来,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与司法实践的逐步完善,数据资产争议的解决路径将更加清晰、高效。
公司:赋能智赢信息资讯传媒(深圳)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5
Q Q:3874092623
Copyright © 2022-2025